NSO 印象‧法國系列 / 幻想‧法國

NSO French Impression Series / Symphonie Fantasique



上個月21日在國家音樂廳享受了一場音樂饗宴,場內座無虛席,全都是來一聞鋼琴協奏曲魅力的聽眾們。這次節目的主題在於法國印象,因此在選曲上,根據曲目歷史,特意由近至遠安排了三段節目。其中第一段節目,最令我印象深刻了。事實上,一開始選擇聽這場音樂會,原本是以《幻想交響曲》為期待的,甚至在行前,還特意購買了一片由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的CD,先做足功課聆聽數遍,並且對樂章的主題,及曲目演繹的細節,稍作記憶,然後才放心的準備來享受一場音樂的饗宴。

但是真正進場坐下,沉澱好心情,隨著燈光的熄滅,第一段印入眼簾的卻是一場華麗的鋼琴協奏曲。伴隨著指揮蓋柏,以及鋼琴師巴佛傑的出場,掌聲此起彼落。到這個時候,我才意識到自己對於今天表演的主題仍有些疏漏了。但是直覺告訴我,在場的參予聽眾,多半都是衝著這兩位法國樂師而來,而我對這場表演的主題沒掌握好,也不認識這兩位法國樂師,因此心裡不免有些忐忑呀(笑)

就在糊裡糊塗的情緒下,巴佛傑坐上鋼琴的位置,而周圍的NSO也預備好演奏的態勢........隨著指揮蓋柏作出第一個指示,巴佛傑充滿靈氣的雙手,便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前奏。在聽眾情緒還未來得及跟上情境之前,NSO的音響隨之釋放,於是一段華麗脫俗的鋼琴協奏樂章隨即譜出。這第一段的曲目為桑肯的鋼琴協奏曲,桑肯為近代名家,其所譜寫的鋼琴協奏曲,不同於傳統協奏曲的既定曲式風格,有些許即興演繹,且在曲目情感的營造上,給予聽眾強弱的落差感極大,時而靜謐、時而奔放,配合上琴師巴佛傑的高超技巧,可說是表現的恰如其份。也因為曲式的譜寫理路極為新銳,因此對於交響樂團本身也是一大考驗,但NSO在這場表演中,與琴師巴佛傑的配合,相當有默契,雖然在聽眾的眼中看來,巴佛傑出神入化的琴藝,似乎主導了整場表演的目光,但沒有NSO忠實的呈現背景的音響效果,則一段協奏樂章,便難以得到完整的結構。

在結束了第一段桑肯的鋼琴協奏曲之後,隨後登場的是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,曲目的歷史再次往後推進。而這一段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,仍然維持法國樂風脫俗奔放的風格,曲目的演繹,時而強烈、時而收斂的聽覺感受,在在牽動了在場每一位聽眾的心緒。在陸續聽完兩段曲目時,我才感受到鋼琴協奏曲的美麗之處,由這兩段表演所傾瀉下來的感動,簡直難以言喻,巴佛傑細膩的處裡每一個音符的細節,我清楚的感覺到他在控制每個音階力道上的用心,那種不再侷限於技巧層次的詮釋手法,是需要真正融入感性,才能徹底釋放的表演能量,每聽一小節佩服就多一點,也許巴佛傑暫時還稱不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及知名度的琴師,但是他在演繹法國樂風協奏曲上的切合度,我相信也不是任何其他地域的琴師,所能輕易揣摩到的。

就在巴佛傑結束完安口曲之後,隨即登場的便是今日的壓軸主題:《幻想交響曲》........由於行前針對曲目作了充足的功課,因此此行的目標,就是專心聆聽每個樂章的細節,並且對現場演繹的氣氛作充分的掌握。在指揮蓋柏洗鍊的指揮功力下,NSO也忠實的呈現了每個小節的感動,從第一章溫暖的「熱情」、第二章活潑的「舞會」、第三章空靈的「野景」、第四章壯闊的「刑場前進」、到第五章詭譎的「魔女之夜」,都針對主題呈顯了充足的演繹,在音符感動的撞擊下,我恣意的徜徉在每個細微的起伏之中,彷彿能夠感受到原始作曲者,積極表達的創作意念。每個樂章獨一無二的標題,搭配上新穎脫俗的曲式,彷彿將整首交響曲的主題觀念視覺化了,使聽者在聆聽的過程中,也像是能從視覺去參予整個欣賞的歷程。我想這就是本次《幻想‧法國》的意旨,讓聽者體驗三種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音樂產物,卻能在表演意念上相互共鳴的法國樂風作品,如此聆聽下來,也對近兩世紀來的法國古典音樂脈絡,有了初步的認識。

在簡述完這次音樂會的內容後,在文後,補上關於白遼士與《幻想交響曲》的相關介紹,並附上這次聆聽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奏錄音,以及CD內的樂曲解說,另外也加上本次音樂會的文案介紹於後,提供樂友們參考參考囉。



埃克托‧路易‧白遼士──人物簡介(中文 Wikipedia 解說)

《幻想交響曲》(日文 Wikipedia 解說)



( 確認 Flash Player 開啟、若無顯示播放器或無法播放、請按重新整理鍵再試 )

Symphonique Fantastique / Reveries , Passions (I)



Symphonique Fantastique / Un bal (II)



Symphonique Fantastique / Scene aus champs (III)



Symphonique Fantastique / Marche au supplice (IV)



Symphonique Fantastique / Souge d'une nuit sabbat (V)



Overture "Les France-Juges" / Overture "Les France-Juges"





CD內附之樂曲解說:

①~⑤ 幻想交響曲,作品14

1827年9月11日,白遼士在巴黎歐迪昂劇院,觀賞了由一個英國劇團所演出的「哈姆雷特」;四天之後,他又看了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。「莎士比亞出其不意的降臨,如雷霆般震撼了我,....」他這樣寫道,「我領悟到崇偉、美、及戲劇的真義。」白遼士對莎劇女演員史蜜斯遜的著名的愛慕即孕生於此時,接著於1828年春,他在巴黎音樂院初次聽到貝多芬的第3號及第5號交響曲──當時的法國幾乎沒有音樂會樂曲。純器樂曲的威力和表現力立即打動了他。白遼士於是將其自己的交響曲視為得自貝多芬的真傳──甚至包括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(第3號),此曲與古典時期維也納交響曲殊異極大。

白遼士史蜜斯遜的愛戀在兩年間日趨熱烈,卻始終不得回應。「她人在倫敦而我卻感覺她在我身邊」,他在1830年春給友人的一封信上這樣寫著,「我聽到我的心在砰砰跳,它的脈動有如蒸汽引擎的活塞鼓動般推動著我。」經由幻滅和挫敗所產生的強烈情感化為創作的活動力,在短短兩個月中他完成了第一首總譜編制的傑作。「幻想交響曲」(或者用它真正的標題,「一個藝術家生命中的插曲」)於1830年12月5日在巴黎首演。在第1樂章裡,年輕的音樂家第一次見到集他所有理想於一身的女子。他立即墜入情網,再也揮不去她的影像;他體驗到喜悅和熱情,憤怒和嫉妒。在「舞會」的喧囂中,藝術家突然間意識到所鍾愛之人的存在。即使在鄉間的寧靜中「野景」,對她的思念也絲毫不減,遠處的閃電更加強了他不詳的預感。這時藝術家夢到他殺死了他所愛的人;他被判死刑並押赴刑場「向刑場行進」。當鍘刀落下時,他仍因對她的最終記憶而深受折磨。在「妖魔夜之夢」中,他見到自己在墳墓上方,目擊一場鬼魂、巫師和怪物的恐怖聚會。他的愛人出現了,面目扭曲而古怪,伴隨著的是「憤怒之日」的滑稽模仿。

「幻想交響曲」在許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:每個樂章的曲式都有創新,標題的重要性及其自傳式的本質,以及白遼士用管弦樂團創造出的音響。這不僅由於他運用了兩把豎琴、一支英國管、一支降E調豎笛、兩支低音大號、四個定音鼓、和一大組打擊樂器,他並且以新發現的手段和技巧掌握並綜合運用音域、音量及音色。但除了這些交響樂思及樂團配器上的進步之外,更重要的是,在每一次演出中,我們都能感受到創作者心跳的脈動。

⑥ 「法蘭西法官」序曲

「法蘭西法官」序曲創作年代比「幻想交響曲」更早,是白遼士於1826年夏秋之際所作同名歌劇中唯一仍被演奏的曲目。這齣歌劇從未上演,而白遼士對序曲之外的部份也很不滿。這首序曲可說是他的第一首管絃樂曲。歌劇的其他部份則被用到後來的一些作品中,最著名的例子是「幻想交響曲」中的「向刑場行進」。歌劇背景設於中世紀的黑森林,講的是一個對抗專制強權的英雄故事。在序曲中,凱歌與黑暗、不祥相抗衡,而魔鬼的暗示又與自然的喚醒成強烈之對比。這首作品於1828年5月26日在巴黎音樂院首演,這場音樂會是白遼士自己克服萬難出資舉辦的,目的在吸引史蜜斯遜的注意。他後來在回憶錄上這樣寫,「我下定決心,即使她不知道我的名字,我也要盡一切力量使它放光,在她面前閃現。我所嘗試的是法國作曲家從未做過的事:我要辦一場純粹個人的作品發表會,就是音樂會。是的,我想,我要讓她知道:我也是個畫家。」

事實上,史蜜斯遜並未出席音樂會,而且白遼士後來發現,他連相關的報導也沒讀到。

CD內附之演出者簡介:

蕭提 ─ 指揮家
SIR GEORG SOLTI (1912 - )

當世界樂壇的重量級指揮大師逐漸凋零之際,蕭提爵士在指揮台上的健朗活躍,更份外顯得可貴。他不但是公認本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,也是目前最具份量的耆老指揮。

蕭提生於布達佩斯,自幼隨巴托克杜南伊高大宜等音樂家學習音樂。並以鋼琴展開正式的音樂生涯。1937年被托斯卡尼尼選中擔任薩爾茲堡音樂節的助理指揮。1942年獲得生平第一個大獎──日內瓦國際鋼琴大賽。1958年起他與維也納愛樂以8年的時間完成華格納全本「尼布龍指環」,由DECCA出版(414 100-2),至今仍被奉為圭臬,為此英國皇家於1972年冊封他為爵士。

他曾與世界各大樂團合作過,而其中以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關係最為密切,在蕭提所獲得30座葛萊美獎中就有23座是他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錄音而得。

蕭提的優點在於他能以極強大的意志力,一方面注意細節,一絲不苟;一則以雷霆萬鈞之勢,揮灑出暢快淋漓的音樂生命。多年的歷練,成就了他今日的大師地位,然而他並不以此自滿,反而還時時向自己的舊紀錄挑戰;至今依然可見他重新詮釋早年已灌錄過的曲子。永遠保持開放的態度,向未來挑戰,表現了真正的大師風範。

芝加哥交響樂團
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(1891 - )

芝加哥交響樂團是全美最優秀的樂團,近年來在大師蕭提的領軍之下,更躍入世界頂尖樂團之林。

樂團成立於1891年,由托瑪斯擔任指揮,並以其名作為團名。1905年由史托克繼任,在其任內樂團才改為目前名稱。之後又有杜佛羅金斯基庫貝里克分別帶領過。1953年萊納接任該團總監,由於他的嚴格訓練,才使芝加哥成為全美最優秀的樂團之一。1963年樂團曾一度陷入低潮,1969年由蕭提出任音樂總監,之後再度挽回他的聲望且一躍為全美最傑出的樂團。

目前樂團由巴倫波英帶領,而蕭提則擔任終身榮譽指揮。此團在蕭提的領軍下不但音響威力全美第一,而且演奏的曲目也是「全能式」的廣泛。他們的演奏渾厚、結實,具有華麗的質感與重量感,也是舉世樂迷一致推崇和喜愛的。

以下為節目簡介:

顛覆古典交響純粹性的白遼士,將交響曲當作坎坷情路的自白書,戲劇性的創作讓他一舉成名為前衛的作曲家,《幻想》也成為法國交響中的第一。十九世紀下半最被稱道的管弦樂配樂「配色」大師除了白遼士,就是拉威爾,相對於白遼士的顛覆性格,趨近「新古典風格」的拉威爾則顯的平易近人。而深受莫札特聖桑影響的鋼琴協奏曲,他自己戲稱之為「華麗的嬉遊曲」。而在他與蓋希文的影響下,桑肯的鋼琴協奏曲載滿了世紀交替之後,二十世紀法國印象樂派與美國爵士樂的現代「混搭」作曲技法與風格。

近年在歐洲迅速竄起,深受指揮大師庫特.馬索提攜的法國年輕明星指揮蓋柏,將與聲勢如日中天,深受台灣樂迷喜愛的法國鋼琴家巴佛傑,攜手獻上法蘭西音樂的三種風情。

演出者:

指揮 / 費比恩‧蓋柏(FABIEN GABEL / conductor)
鋼琴 / 尚-艾弗藍‧巴佛傑(JEAN-EFFLAM BAVOUZET / piano)
國家交響樂團(NSO)

曲目:

桑肯:鋼琴協奏曲(SANCAN:Piano Concerto)
拉威爾:G大調鋼琴協奏曲(RAVEL: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)
白遼士:《幻想交響曲》(BERLIOZ:Symphonie Fantasique , Op.14)


.

留言

筆者簡介

我的相片
莎莎叔叔
● 一位命理研究者,男女人格交錯,孩子們稱我莎莎叔叔,您可以稱呼我一聲:李老師。      ● 誠若此處隻字片語,牽引起您的感動,願探究身命堂奧,歡迎聯繫或預約。
檢視我的完整簡介

與筆者聯繫

傳送

撰文月曆

×